2025年[連續劇] [影評][韓國][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][모태솔로지만연애는하고싶어] [Better Late Than Single] 雖然沒能脫離母單,但我覺得自己成為了完整的人
我很喜歡 宰伊最後說的 雖然沒能脫離母單,但我覺得自己成為了完整的人 《母胎單身大作戰》雖然結局沒有迎來出雙入對,與其說這是一場戀愛遊戲,不如說它是一場遲來的補課,教人如何與孤單的自己和解。 那些笨拙的牽手與羞澀的凝視,不只是愛情的學習,更是當代孤獨的共同寫照。 今年的戀綜三部曲,年初時有《單身即地獄4》,春天有《離線找真愛》,夏末迎來《母胎單身大作戰》 若要說,我最喜歡《離線找真愛》,裡面最經典的話就是 我真的沒辦法跟你說你去吧!因為我真的已經喜歡上你了! 韓國近年的戀愛實境秀,像是一面社會心理的鏡子,它們往往不只是娛樂,而是反映了時代裡集體的關係焦慮與欲望。 《母胎單身大作戰》(Better Late Than Single)第一季,乍看是一個輕盈的戀愛遊戲,讓一群從未談過戀愛的男女,在同一屋簷下展開一場心動與試探的實驗。 但若我們仔細觀看,會發現這個節目的企圖,不只是讓人談情說愛,而是要撕開「母胎單身」這個標籤,讓它赤裸地面對社會眼光與個體困境。 「母胎單身」在韓國,幾乎成為一種被放大的羞愧感,它不僅代表沒談過戀愛,更似乎暗示著某種人格缺陷、社交不足、或被認為不合群的集體關係。 節目藉由將這些人集中在一個空間中,強迫他們面對自己的匱乏,同時也迫使觀眾去凝視這種孤獨的樣態。 這樣的設計,其實是一種相當殘酷的關係。它並不只是要見證愛情的萌芽,而是要讓人在鏡頭底下,赤裸承認「自己不曾被愛過」。 這種表白,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性的道德約束。 然而,節目的迷人之處正在於此。它提供了一個舞台,讓這些「不會愛的人」去練習愛,去學習怎麼凝視對方、怎麼開口表達、怎麼在曖昧的氛圍裡承受拒絕。 這裡的愛情,不是韓劇裡熟練的台詞與情感表演,而是拙劣、笨拙、甚至有些好笑的試探。 有人因為不知道如何牽手而滿臉通紅,有人因為第一次被稱讚可愛而不知所措。 這些片段,既讓人感到尷尬,也讓人感到自然動容。 如果說其他戀愛實境節目在販賣的是「甜蜜的可能性」,那麼《母胎單身大作戰》販賣的則是一種「遲來的學習」。 這些參與者不是十幾歲的青春少年,而是已經進入社會、有了生活履歷的成年人。 他們錯過了愛情的早熟時段,如今在鏡頭裡,必須把那些被延遲的青春課題補上。 這樣的「補課」,不僅僅是關於愛情的技術,更是關於自我認同的重建。 因為在承認自己是「母胎單身」的同時, 他們也承認了一種長年的孤立與對愛情...